以企业合法拥有、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或存证平台取得证书的数据作为质押物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对于促进数据要素释放内在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近日,一家传统实体产业公司用数据融资了5000万元,这一消息得到业务普遍关注。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是一家做非遗草编帽的传统企业,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名为浙江舜浦工艺美术品股份公司,该公司的总经理是温岭草编省级非遗传承人。
据该公总经理介绍,他们是通过“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创新模式获得了5000万元授信。不需要实体资产的抵质押,通过企业发展获得数据资产就能拿到银行授信,这在以往是无法现象的。
作为一家传统“老字号”企业,该公司也有大量的海外订单,但国际市场客户需求多样,无法通过单一且一成不变的款式满足多种文化属性需求,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基于多年的销售积累,将公司在海外的不同款式帽子销售比例、帽子生产效率等级等商业数据申请登记,拿到了《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同时,金融机构对该公司进行了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不久便获得5000万元融资授信。
22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已经在浙江、上海、深圳等地开展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浙江重点布局数据知识产权指点工作,目前,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行动方案和浙江省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重要内容,列入2023年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清单,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进一步强化。
浙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试行)》,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并于正式施行前几日,浙江召开“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实务公示会”,会上表示,全国首个多跨贯通的“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开发上线,已有14家数据企业通过数据知识产权质押实现融资9700万元。
去年11月,在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大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高效促进数据的登记、交易、流通、共享和保护建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和运营中心;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415X”重点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试点等“硬招”,并以高效益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配置新优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64家浙江企业完成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04亿元,其中8家授信规模逾亿元:绍兴澜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批2.5亿元授信,华昊无纺布有限公司获批2亿元授信……此外,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与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平台打通,为企业数据知识产权的流通交易提供增值服务。
近期,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指导专家组第二次会议召开,负责人介绍了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情况和保护规则内容,明确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中保护对象、保护主体、赋权方式、权益内容、保护方式、运用模式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代表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地方汇报了试点工作进展及成效。
不只浙江,同样是第一批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省份的江苏、上海等地,均有企业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案例落地。江苏省印发了《关于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分类分级保护工作的通知》,探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分类分级保护,持续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据了解,承担试点工作以来,江苏目前累计发放登记证书170余份,质押融资额突破2.5亿元。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早在2023年就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合作开发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和审查系统,正在加快推进登记审查系统上链工作,并面向部分企业和专业机构开展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前期宣传。并于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等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 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2023—2025年工作要点》。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试点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指导浦东新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支持上海有条件的区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保护和利用等环节。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是当前数据要素生态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于促进创新、保护创造者权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再次给出了答案,该《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不仅“可以作为该数据集合持有、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的初步凭证”,并且要求相关行政部门、司法机关要“建立健全登记信息共享、证据互认等协同机制”,强化一体化协同保护。
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企业基于数据知识产权能获取到的最直接也最让企业主显而易见的方式,以企业合法拥有、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或存证平台取得证书的数据作为质押物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对于促进数据要素释放内在价值具有积极意义。